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三七种植 >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云南文山三七种植向外“开拓”

发布时间:2015-05-22 14:52:02  发布者:  来源:

三七又名田七,据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近年来,由于三七独有的功效,市场需求不断攀升,种植三七,水源是关键。云南三年连旱,无疑助推了三七的市场价格,在这个潜力巨大的产业背后,有哪些问题存在?日前,本网记者前往素有“中国三七之都”之称文山进行采访。

“火热朝天”种三七

驱车行驶在文山市内的田间,黑色大棚随处可见,这就是三七种植区,近年来,它的种植面积正在不断扩张。据统计,2007年至2011年,文山市三七种植面积累计达13.98万亩。

在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前来交易的商户张开祥向记者抱怨到:“现在市场不景气,需求量不大,卖不出去,还在亏本,生意并不是很好”。记者走访一圈后发现,和张开祥有着同样困境的商户还很多。

根据三七生长和市场供求规律,暂时的价格波动纯属正常,但是,文山三七价格总体上扬的趋势不可抑制。即使降价,每公斤也能卖到400到600元,种植三七,平均每亩产量在160公斤,每亩种植成本在35000到45000,巨大的利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三七。

对此,文山一份当地的报纸《七都晚刊》于2011年12月16日刊发了三七种植风险预警,文中提到为防止三七原料价格出现“过山车”现象,作为三七产业主管部门的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和三七产业局与州三七产业协会对三七种植现状、市场容量、种植成本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认为对于欲投资“试水”种植三七的农户而言,未来3年内需要面临投资成本大、市场风险大、管理技术难度大等方面的风险,建议新种植三七的农户不跟风、不盲目,也建议专业种植户不惊慌、不减产。

三七种植向外“开拓”

三七种植存在一个土地问题,九成三七必须种植3年以上才能成熟,成熟后这块种植过三七的土地就会由于土壤地力下降不能继续种植,必须间隔8至20年的时间使土地恢复后才能再次种植三七,这样的“轮作”方式正是制约文山三七发展的瓶颈。

因此,大量投资者瞄准了文山市以外的云南省其他州市。

目前,红河、曲靖、玉溪都在种植三七,从弥勒县生物产业办提供的资料来看,2012年,弥勒县三七种植面积就达到6.86万亩。石屏县约1.5万亩、建水县1.6万亩、蒙自市2.5万亩。来源:
 

原有品质是否能保证?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生物的生长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不得不让我们产生一个疑问,外地种植的三七与文山三七有何区别,品质上是否能够得到保证?

对此,记者采访了原文山三七研究院院长崔秀明,他说,从研究的角度而言,三七生态适应性是比较狭窄的,能够适应云南省内北回归线附近的区域,在这个生态区划范围内,各地种植的三七区别不会太大,品质都差不多。

崔院长从事三七研究近三十年,他认为文山三七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文山种植,更不能说三七只属于文山,之所以命名为文山三七,强调的是原产地,是根据三七的种植根源、文化和传统来命名的,也是以保护原产地,创文山三七品牌为目的。文山三七产业是否会受到冲击?

据悉,2007年至2011年,文山市三七种植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8.61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31.79亿元,创税利11.27亿元。2012年市内在地种植面积24690.4亩,预计工农业总产值将超过24亿元。

三七种植已经成为文山的一个优势产业,其他州市种植三七,是否会对文山三七产业今后的发展造成冲击?

文山市生物资源开发和三七产业局党组副书记江德说:“三七产业是一个整体性的,包括基地、加工、流通、市场和文化等,目前,文山的体系比较成熟,外地种植只是文山三七种植的一个部分,眼下,不会对文山三七造成冲击,文山依然是三七产业的主战场,即便是在外地种植的三七,今后也将面临土地的局限。”

外地三七如何命名?

据悉,2005年3月云南省第一个地理标志——文山三七获批,有了商标后,文山三七就从“土特产”变成了品牌。那么,在文山原产地以外种植的三七,今后将以什么名字命名呢?

江德说:“目前,在文山州以外种植的三七也称之为‘文山三七’,因为种源在文山,现在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文山三七质量指标体系,今后种植的三七只要达到指标的,都可以称之为‘文山三七’,也是进一步规范市场的必要措施。”

据记者了解,目前,文山“苗乡三七”正在联合相关科研机构进行连作障碍技术研究。也许不久的将来,文山三七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上一篇:教你鉴别药材三七市面常见的混乱

下一篇:文山州三七产业产值破百亿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