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三七种植 >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经济学奕和中药材生意

发布时间:2015-05-07 16:58:57  发布者:  来源:
  什么是中药材的需求数量?

    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购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中药材数量。
 
    什么是中药材的供给数量?

    经济学中供给数量是指持货商(药农、药商)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中药材。

    看到上面关于供给和需求数量的定义,很多药商会意识到自己以往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经济学中的供求是“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的,并且是在“愿意”的基础上提供“一定数量”的货源。而人们通常认为供求数量是指某一品种的库存总量和总年需求量,或者在一年或几年内的社会总库存加上在这个时间内的生产量与该时间段内的总需求量。人们常常忽略了买卖双方的“意愿”,并且常常不能足够地考虑“价格水平”。

    任何一个药材品种都不可能被购买方在某一价位、某时间段上购买所有的货量。反之,也不可能被卖方在某一价位、某时间内全部售出。买卖双方的意愿会根据某时间内交易的数量进行价格调整。

    人们常常听到药商反映:现在看不出有供求矛盾呀?怎么会涨价,而且涨的这么猛?事实上是在当时价位上购买的数量大于愿意出售的数量,并不是货源短缺。还是以三七作举例:在春节过后,三七市场成交价为200元,假如当时的库存总量是4000吨,在正常的交易状态下行情会处于平稳。随着云南产地旱情日趋严重,市场普遍认为将严重影响今年的生产,交易开始变得异常活跃,买货商增多,需求量短期内增加了。而持货商也同样受到了这种利好的影响,也同时在改变供应数量,出现了惜售现象。在这个时候,买方出200元能够买到的货源大幅减少,众多的买方只有拿出高于200元的价格才能购买到一定的货源。可以假设到在200元的时候市场会成交400吨,在250元的价位上又成交了300吨,在350元的时候也成交了200吨,在400元-500元的区间成交了100吨,在500元以上的价位仅仅成交了几十吨……。虽然这个数字是假设,但实际情况会大致是这样的!在后来的暴升过程中成交越来越少,持货商前期的出售都是少赚了大批的现金,而前期的购货商都因为敢于购买获得了大量的丰厚的回报(虽然仅仅是账面上的盈利)。赚钱效益产生了,行情疯狂了,药商的头脑也发热了,用药单位承受不住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三七商品真正流向厂家的并不多,多数交易是药商们之间的倒手,在这个时候市场上三七的总量并没有真正消耗多少。这种近似疯狂的交易在药材市场上太常见,无论是惜售还是抢购都是看到了“预期减产”或“预期供不应求”。并不是市场的三七骤然少了,而是“那个时间”和“那个价位”愿意出售的越来越少。

    当时,随着三七市场的疯长,很多人把三七的未来行情预设在千元以上,当时的惜售心理可想而知。但购买方随着价位的升高,也越来越胆怯,“惧高症”出现,交易转少了,行情开始转为平稳。

    政府打压并不能作为后来三七回落的根本原因,没有政府出面管制可能会使高位的三七坚持的更久一些而已。大家看到水蛭、重楼、白及这些品种并没有因为政策影响而暴跌。

    上面的例子只是想解释药材供给意愿和短期内某一价位的供求数量。而需求意愿的转变也会在短期内影响价格的变化。

    继续以三七作为示例:随着政府部门出面调控包括三七在内的相关暴涨的农副产品,三七的行情开始出现了逆转。头脑发热的三七持货商开始回归理性,这时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颠倒性的变化,持货商不再惜售,原来积极购买的药商也转变成了积极销售的“卖货商”大军,在500元上成交少就下调到400元、300元,最终落到了接近200元。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需求方没有购买意愿,所有的持货商竞相跌价寻求吸引需求的结果——就是暴跌!

    红花涨落的过程也是这种情况。水蛭没有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货源的确紧张,即使只有很少的需求,持有少量处于高价水蛭货源的药商也不会降低意愿出售,哪怕是成本很低。草果情况相似但结果不同,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持货商心态相对较好。也可能减产严重并明了,未来走势发展还需要观察。

    三七的行情还没有终结,并不能排除三七还有大幅上升的可能。前几天产地一度跌到200元,打回了原位,很多高价入手的药商损失惨重。三七持货商们的心态也在悄悄的改变,在这个价位上出售的意愿不强,一旦走动加快,一旦产新时的新货果然大幅减少,一旦幼苗减产严重,将来下种不多,一旦种子受到影响,一旦厂家的库存干涸集中购买……,三七行情还将走坚。

    中药材行情高度敏感而且十分脆弱,回头总结千百个例子,“过山车”式的行情占多数,很少有品种善始善终地以皆大欢喜而告终。桔梗可能是,但也可能不是。持续上涨只能是阶段性的,即使是野生品种从长期而言都不能保证只升不降。

    中药材行情上涨大多数是预期利好,预期某一品种将来会出现“供不应求”而不断吸引药商增大购买意愿,并不断推高价格。这种现象的风险是:一方面是大家预测的准确度如何?另一方面,只看到货源少或者预计减少却看不到价格已经进行了调控,涨价了还想继续涨,涨高了还想更高,直到开始回落了才争相抛售。

    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该品种确实少么?”答:“的确很少”!“那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答:“会涨价”!“不是已经涨了很多了么?您还在等什么?……”

    均衡价格是经济学原理的核心。人们一直把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而价格就是这个手里的指挥棒。

    什么是中药材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就是购买者为购买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持货商为提供一定的商品数量所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一致的价格。此时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中药材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

    例如:张药商有10吨白芍统货,要价16元,而李老板认定质量合适,价格偏高。最终双方协商价为15.5元,交易成功了。这个15.5元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这个均衡价格可能会在下一次交易中改变,会根据买卖双方的意愿而改变。

    所以,需求方愿意买,供给愿意卖出的数量才是供给和需求的数量,某大户有大批货源,但在眼下不愿意出仓,说明价格没有达到意愿,在这个不愿意出售的时间内可以把这批货源视为“不存在”。但这些货源不是没有,而只是短期内不愿意卖出,一旦达到理想价位或者形势出现变化的时候必然会出仓销售,这样市场供给就增加了。

    警告:追高的时候您要考虑是不是有大量低价位的货源存在?也要考虑社会总量是不是确定不足?不然,在形势变化的时候,您将首先承担风险。

    均衡价格与资源配置

    比如有些品种的货源有限,并不是所有的需求方都能够分配到需要的数量,即使可以,也不能平均分配。那么,谁能够得到呢?市场会让任何一个愿意而且能够支付足够价格的买方获得。而且,这种稀有的药材品种的价格会一直波动,直到需要的数量与供给的数量达到平衡。因此,价格实际上就起到了配置资源的作用。

    笔者不完全同意药材需求刚性论,药材在达到一定的价位时,需求必会减少。至少在药商之间的交易会随着价格的高攀大幅减少,终端消费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货源真正短缺,只有出得起高价的买方才能购买。药店的最高限价是500元,达到这个价位药店就会停止购进,停止销售……。

    价格不仅会调整供应,也会调整生产,也会影响使用。在中药材市场上生产不稳定,需求变化大,灾害疫情常发生,人为因素强烈而频繁,波动是药材市场特色,药商适时把握是可以因此获取巨大效益的,这种营方式在近年被广泛使用并不断扩大。产地买、市场卖的传统方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人们掌握到了需求和供给的概念,知道了价格调节结果,明白了市场行情波动的真实原因,这些基本理论应用到人们实际的经营中去,一定会受益匪浅。

上一篇:中草药病害的种类及其发生

下一篇:药商谨慎入手 防止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