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饮片鉴别性状
发布时间:2015-05-08 16:11:33 发布者: 来源: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易混淆品一般指两种以上的饮片在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相似而易发生相互混淆的品种,如人参饮片与西洋参饮片、天花粉饮片与葛根饮片等。伪品指用其他的植物或人为加工后来冒充正品,如用小的天南星块根饮片冒充半夏饮片、小的浙贝母冒充川贝母、桔梗片冒充人参片、玉米须或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等。
1、巴戟天
[饮片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
[成品特征] 为扁圆柱形筒状或不规则形段片,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外皮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形似连珠。质坚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直径1~5mm。无臭,味甘而微涩。
盐水巴戟天,形如巴戟天,略具黄色,味微咸。
[常见伪品]
(1)建巴戟 为茜草科植物羊角藤 Morinda umbellate L.的根,皮薄,木部大,质脆,易折断,微甘。横切面显微特征,韧皮部石细胞散在,木质部薄壁细胞全部木化。
(2)香巴戟 为木兰科植物铁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 var. sinensis Oliv. 的根及茎滕。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木质部占80%以上。显微特征,淀 粉粒众多,嵌晶纤维较多,并有黏液质块。
(3)假巴戟 为茜草科植物假巴戟Morinda shuanghuaensis C. Y. Chen et M. S. Huang的根。不呈念珠状,根皮菲薄、松脆,揉之易落。木心粗,约占根直径的80%。
2、大黄
[饮片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
[成品特征] 生大黄为不规则横厚片或薄片,直径3~10cm。外表面棕黄色;切面有的可见明显“星点”。质坚脆。气清香,味苦而微涩。
酒炒大黄 形如生大黄,微有酒香气。
熟大黄 形如生大黄,黑褐色,微有酒香气。
大黄炭 形如生大黄,表面黑褐色,内呈褐色,有焦香气,味苦、涩。
[常见伪品] 为同属波叶组植物藏边大黄R. emodi Wall.、河套大黄(波叶大黄)R. hotaoense C. Y. Cheng et C. T. Kao、华北大黄R.franzenbachii Munt、天山大黄R. wittrochii Lundsr. 等的根和根茎,在部分地区和民间称山大黄或土大黄。药材根茎直径多在5cm以下,横切面均无星点。虽然也含有蒽醌衍生物成分,但不含或仅含痕量双蒽酮番泻苷类,故泻下作用很差。药材一般均含土大黄苷(rhaponticin,为二苯乙烯苷类物质)。药材新鲜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蓝紫色荧光。
3、三棱
[饮片来源] 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 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块茎干燥饮片。药材商品称荆三棱。
[成品特征] 三棱 为类圆形薄片,直径2~4cm。外表面棕黄色,切面黄白色,粗糙。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醋制三棱,形如三棱,颜色加深,微有醋气。
[混淆品] 黑三棱
为莎草科植物荆三棱Scirpus yagara Ohwi的干燥块茎。 块茎近圆形,长2-3cm,直径2-2.5cm,表面黑褐色或黑棕色,削去外皮呈黄白色,体轻而坚硬,入水中多漂浮水面。气味淡薄。
4、川芎
[饮片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干燥饮片。
[成品特征] 川芎为不规则蝴蝶形薄片,长2.5-5cm,厚0.15-0.2cm。外表黄褐色;切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或不规则纹理,并散有多数黄棕色小油点,切面光滑,周边粗糙不整齐。质坚而脆。香气浓而特异,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酒炒川芎 形如川芎,色泽加深,略有酒香气。
[习用品种] 茶芎 为伞形科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Oliv. CV. Chaxiong Mss. 的干燥根茎。主要栽培于江西九江地区的武宁、瑞昌、德安一带。江西民间用其和茶叶一起泡开水饮用改善感冒头痛,故名“茶芎”。茶芎与川芎性状类似,惟顶端的茎痕呈乳头状,不具凹窝,香气浓,味辛辣,微苦、麻舌。
5、川贝母
[饮片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rillana unibracteara Hsiao et K.C.Hsia、 甘肃贝母Fririllaria przema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鳞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 松贝 为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型,匀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炉贝 为长圆锥形,高0.7~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青贝 为类扁球形,高0.4~1.4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及圆柱形的残茎。
6、人参
[饮片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c.A.Mey.根的切片。
[饮片特征] 生晒参为圆形、类圆形或为斜薄片,直径0.1~2cm。外表皮黄色至灰黄色,具明显纵皱纹、纵沟纹,有的可见突起的横长皮孔或断续的横环纹。切面类白色,形成层环棕黄色,皮层有放射状裂隙,质脆。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7、西洋参
[饮片来源] 为五加科植西洋参Panax qninquefol ium L.根的切片。
[饮片特征] 为圆形、类圆形的薄片,直径0.8~2cm。外表皮灰黄色至淡黄褐色,具细密纵皱纹,可见突起的横长皮孔或横环纹。切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略显粉性,可见1灰棕环纹,皮部散有黄棕色小点。质硬 。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8、白头翁
[饮片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 Ragel的干燥根。
[饮片特征] 为不规则形薄片,直径0.5~2cm。外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时可见纵皱纹及白色茸毛。切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网状裂纹或裂隙。气微,味微苦、涩。
[常见伪品]
(1)翻白草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的块根或带根全草。块根呈纺垂形或圆锥状,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根头部有叶柄残基及幼叶,密被白色毛茸。断面黄白色。
(2)萎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的根或带根金草。
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红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栓皮易呈片状剥落。根头部有叶柄残基及茎基,有白色毛茸。折断面红棕色。
以上二种伪品组织中均含草酸钙簇晶和方晶。
9、射干
[饮片来源] 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的干燥根茎。
[饮片特征] 为不规则形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外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具环纹;切面黄色。质硬。气微,味苦,微辛。
[常见伪品] 鸢尾为鸢尾料植物鸢尾Iris tectorumm Maxim.的根茎。四川称其“川射干”。根茎不规则扁圆柱形,结节分枝状,节间部分一端臌大,一端缩小。表面灰棕色,质韧,断面黄白色,味苦、辛。其组织中草酸钙柱晶较射干少,且小。
10、三七
[饮片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logiresng (Burk). F. H. Chen根的切片。
[成品特征] 为类圆锥形,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质坚硬,体重断面灰黑色,俗称“铜皮铁骨”,味苦回甜。
[易混淆品] 菊三七 菊科植物菊三七 Gynura segetun (Lour.) Merr的根茎.。外表皮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瘤状突起,顶端有茎痕或芽痕。切面黄色,显菊花心。质坚硬。气微香,味甘淡而后苦。
11、莪术
[饮片来源] 为姜科植物蓬莪术 Curcun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 Curcuna kwangsiensis S. C. Lee et C. F. 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根茎的切片。
[成品特征] 为圆形、类圆形的薄片,直径1.5~5.5cm。外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并有残留的须根及须根痕,有的可见环节。切面黄褐色至棕褐色,可见灰黄色环及众多散在的筋脉小点。质坚硬。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鉴别要点] 三七菊三七名称相近,容易混淆,三七药用部位为根,周围有瘤状突起,击碎后皮部与木部易分离,菊三七为根茎,表面突起的顶端有茎痕或芽痕,切面色黄,环纹不明显,皮部与木部不易分离,莪术形、色似三七,曾伪充三七,属单子叶植物的根茎,表面有环节,切面为内皮层环纹,环内维管束散列,有辛香气。
上一篇:如何辨别三七药材真假
下一篇:使用时注意鉴别,藤三七冒充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