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三七新闻 >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三七飙涨价格创新高,部分药企限

发布时间:2015-05-16 14:15:56  发布者:  来源:云南三七网
  
       在药材市场上,三七的价格目前可谓是一枝独秀,已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随着包括三七在内的中药材价格出现较大涨幅,部分中药材企业不得不限产减亏。

  “现在三七的价格已经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了。”长期关注中药材价格走势的中药材天地网信息部主任蒋尔国昨日(4月5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中药材天地网承建了工信部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该网站的监测数据显示,三七(80头)已经达到580元~600元/公斤,而此前三七的最高价格出现在2010年3、4月份,彼时三七(80头)的价格最高为550元/公斤。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不单是三七,板蓝根、当归、连翘等中药材的价格近期也有较大涨幅。四川地区最大的中成药普药生产企业之一、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昨日上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旗下的复方黄连素片已经开始限产减亏。

  疯狂的三七

  “2009年的时候三七(80头)每公斤不到60元,现在已经飙升到600元了。”蒋尔国表示,如此高的价格在历史上还未曾出现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中药材天地网的监测数据发现,就在今年1月,三七(80头)的批发价格还仅为300元/公斤,此后一路飙升到约600元,目前上涨势头正劲。

  此外,国家级商品指数“中国·成都中药材指数”亦显示,今年以来三七的价格一路高歌猛进。

  在终端零售市场上,三七的价格亦出现上调。昨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成都走访发现,德仁堂的三七零售价格已经上调,调价后三七(40头)和三七(80头)的价格分别为1.18元/克和0.95元/克。而成都春熙路附近一家药店的三七(20头)的零售价格早已达到3.15元/克。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9年4月,三七价格相对平稳,三七(80头)价格在55元~80元/公斤。2009年三七的主产地云南文山遭受干旱,三七当年减产,其价格自2009年4月开始一路持续走高,于2010年达到5年来最高点,三七(80头)达到550元/公斤。2010年六七月份,处于高位的三七价格开始有所回落,但到2011年二三月份,云南又遭受了霜冻灾害,三七价格再度小幅上升。

  分析:产区干旱是主因

  “云南连续3年干旱是三七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蒋尔国表示,云南文山是三七主要产地,干旱造成三七减产,产量供不应求。

  “连续3年干旱使三七的产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对三七整个产业链深有研究的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研究院院长崔秀明在今年2月底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文山三七产量为470万公斤,需求量却达到700万公斤,缺口超过200万公斤。干旱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处于高位。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晞在4月4日发布的 《主要中药材价格月报(2012年4月)》中称,目前从产地来看,三七货源走动依然较快,库存迅速下降。考虑三七的生长周期为3年,2012年产新季之前三七的产量难有大幅增加,其价格也不会有明显的大幅回落,预计延续高位震荡之势。

  此外,蒋尔国称,2006年~2007年三七的价格非常低,许多药农因亏弃种,种植面积骤减,此后价格回升,药农扩大种植,但三七有一个生长周期,产能不能短时间恢复。

  现在价格处在高位的三七的背后,是否仍有囤货炒作者的身影?对此,蒋尔国认为当前并未见到炒作的迹象。

  不过,四川一家大型中成药制造企业的高管昨日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药材价格的飙升与贸易商的炒作密不可分。

  部分药企限产

  不断上涨的中药材价格让许多中成药制造企业苦不堪言。公开报道显示,有些企业已开始限产减亏。

  “现在是生产,没有利润;不生产,又失去市场。”陪都药业董事长唐良平日前向重庆媒体表示,该公司使用的45种大宗中药材原料,平均涨幅达到了33%以上,其中部分品种甚至上涨了数倍。比如山茱萸从每公斤20元上涨到了70元,涨幅达250%;五味子从每公斤70多元上涨到了120元;三七的价格更是在短短一年间大幅上涨。

  唐良平表示,以该公司生产的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腰腿痛胶囊为例,由于三七价格暴涨,现在每盒的生产成本就要七八元,而招标采购价只有4元多,所以只好停产。

  “压力非常大呀。”四川地区最大的中成药普药生产企业之一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昨日上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使公司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他们公司旗下的复方黄连素片已经开始限产减亏。

  四川天府医药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心主任许雷昨日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国内中成药普药的生产厂家较多,整体产能过剩,差异化竞争点不多,而可替代产品不少,因此价格竞争是主要手段。特别是入选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中标价格往往直逼成本,一旦遇到原材料价格变动就很容易陷入亏损。而目前药物价格管理办法和政策导向也让企业很难灵活调整价格以应对市场变化,所以部份产品出现临时性短缺在所难免。当然消费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选用其他替代产品。

上一篇:文山市三七加工企业积极应对三七

下一篇:文山市生物三七局献爱心帮贫济困